[caption id=”attachment_655”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don’t be evil[/caption] 写这边博文的初衷来源于今天听冬吴相对论 这期讲的题目时私人董事会。初看名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感觉又是什么标题党之类的货,但是介于这个频道常常所谈的内容可以引发我很多深度的思考所以还是很认真的听完,第一遍的时候在车上环境有点嘈杂大部分草草略过但有很多重点,第二遍 没错到办公室之后又听了第二遍。 这期我所理解到重点又和我对人性的看法不谋而合, 人之初 性本恶 对于人们的看法我个人是觉得他们所不同之处只是对于自身邪恶的压抑,抑制程度的高低而决定。 一个人品性良好,说明Ta对于作恶欲望压制的很好,一个地皮流氓只是不想去压抑自身放纵罢了。 当人在有可能作恶的状态下并且作恶成本很低时也会放纵自己。这里的作恶不仅仅是指普遍意义上的做坏事。还包括使用群体性暴力等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 依照成本来计算可以得出成本与作恶程度为反比, 既是作恶成本越低作恶越多越强. 举个例子很经典就是经典的_斯坦福监狱实验_ 详细实验过程这里就不提了,知道更多可以点击这里 由此想一想自己再低成本/零成本犯罪的情况下还可以很好的约束自己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完全. 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我发明的一个词,意思就是马上步入但还没进入正在一个新旧更迭的有着严重冲突的社会), 前面有老一辈从文革、饥荒时代走出来的把我们培养长大的父辈。在他们中或多多少都有文革动乱的人人自危,饥荒时代的利己主义。 在这些拥有此种思想的人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会成什么样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同时目前我们所处的国家暴力机器的碾压下,思想是怎样的被摧残. 稍微思考一下也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 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就会有很大的防御心,而防御心很容易演变为一种攻击模式。**心中有怨恨,出口即矛戈.**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种说法是人们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事物。 对于未知,抱有一颗好奇心是人类成长发展的动力。当我们去探寻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也可以常常获得不同的截然相反的结论。 是欣赏式探寻还是疑问式质疑,来自于儿时父母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套在头脑中的一个心态。 节目中举了个很常见的例子大意: 客观描述:晚饭时先生没怎么吃妻子做的饭菜. 疑问式质疑: 妻子说:你怎么不吃呢?你又在外面吃了什么? 欣赏式探寻: 不舒服吗?怎么吃那么点? 其实这也是说话的艺术。我们与人交谈常常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很多隐含的意思,这就是谈话信噪的感念,这个感念来源于广播通信.沟通中的信号与噪音,其映射的信噪比。 卓越的领导者,有一个奇特的特征,可以蹲下来和你讲话 表现出并不拥有权利,并不是依仗我的权利和你沟通,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不要把别人不当人,也不要把自己太当人. Be yourself but evil. EOF.